|
项目组在连江县苔菉镇进行沿海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站点勘测 1月13日早上8点半,福建省测绘院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FJCORS)项目组工作人员范志平和另外3位同事,扛着约50千克重的仪器设备,从福州赶往宁德福鼎。他们一路兼程,争分夺秒,只为能赶上中午开往嵛山岛的船次,开启为期5天的沿海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点野外勘选测试。 这项工作,不仅是近期福建省自然资源系统的重点测绘工程项目,更是一项夯基筑底的关键举措,将推动福建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踏上新的台阶。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作为新一代测绘基准,凭借其提供的高精度、连续稳定的位置服务,在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交通导航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在持续优化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结构和布局,大力推进基准站网北斗化改造,不断创新基准服务方式,积极融入全国自然资源基准站“一张网”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持续开展 FJCORS年度维护工作,研发福建省卫星导航定位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人巡’‘技巡’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基准站网智能化维护和管理水平。”福建省测绘院应急保障分院负责人张帆介绍,“我们会依据控制中心对各个基准站的实时预警反馈,前往出现故障的基准站开展野外维修工作。”2024年,FJ-CORS项目组前往全省83座站点100余次,全年无休。 除了日常的运行维护,FJCORS项目组还承担着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工作。结合福建省自然资源领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应用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了《福建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站址布局规划》,进一步规范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应用和管理。目前,福建已先后完成了邵武、顺昌、长乐等地10座基准站迁建和改造,正在开展4座沿海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工作。这些看似平凡的数据采集和布局优化工作,背后却是测绘人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这次我们要进行两座沿海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站点勘选与测试,分别位于福鼎市嵛山岛和连江县苔菉镇。”范志平介绍,由于站点选址要求较高,他们一般会先在卫星地图上筛选出几个符合建站要求的地点,然后再前往实地勘测。每次勘选测试,工作人员都要携带几十千克重的专业仪器设备,在实地连续观测24小时,以此来分析卫星数据质量是否满足技术要求,判断该点是否满足建站基本要求,整个选址过程前后大约需要花费一个月时间。 这次勘选的过程也并不轻松。1月15日完成嵛山岛站点的勘测后,范志平和他的同事们便马不停蹄赶往连江。“在苔菉镇的山上,大概有120米没有路,我们只能自己穿过齐腰高的灌木丛,寻找合适的勘测位置。”应急保障分院主任工程师杜仲进带头开辟道路,即便十分小心,手掌还是被刺划伤。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小伤早已是家常便饭。 如今,福建省结合国家战略工程项目,采用国产北斗基准站系统软硬件设备解决方案,完成了83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北斗三号升级改造,为北斗三号卫星技术在福建的行业生产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有效的保障。不仅如此,在创新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方式上,福建省测绘院研发的福建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实现了“跑零次”“纯线上”“公益性”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申请、使用和服务分发,形成了可定制化、模块化和自动化的北斗数据产品,进一步增强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的基础性、公益性和便捷性。目前,该平台已累计向自然资源、工程建设、交通导航等20多个行业的576家企事业单位发放卫星导航公共服务账号3066个,为福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