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自然资源 > 正文
为城市发展留白增绿!厦门探索政府储备土地多元化管理
2024-11-28 17:20:54  作者: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郑琳芸

今年5月,厦门市马銮湾音乐海岸音乐节吸引了3.4万余名乐迷。举办场地位于马銮湾中心岛政府储备地块,这也是厦门首次在储备土地上举办大型活动。

政府储备土地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预留空间。近年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探索储备土地多元化管理途径,按照“绿色、共享”理念,将部分短期内暂无开发利用计划的储备地块作为公益性停车场、城市绿地、文体活动场地、临时施工用地等,让储备土地释放更多生态价值,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生活需求。

智慧管理,“纸上查”变“图上看”

位于杏林工业区的厦门影视拍摄基地,是我省首个高标准摄影棚群,多部知名影视作品在这里取景。该基地可以满足都市青春剧、综艺节目、广告、院线电影等场景的搭建及拍摄需求,为各类影视创作提供一体化、一站式、全链条的专业影视制作服务。

据厦门市土地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影视拍摄基地是政府储备土地临时利用项目,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涵盖剧组服务中心、组合摄影棚、数字摄影棚、室外场景搭建区等功能分区,现有各类影视公司198家,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

为精准掌握各地块利用变化信息,厦门市搭建了储备土地智慧管理平台,为每一块储备土地赋予独特的“身份证”。该平台关联并集成各地块全链条信息,包括前期介入、委托管理、临时利用、后期移交等,为储备土地日常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目前,厦门储备土地智慧管理平台已汇集超过3万条储备地块信息。厦门局还将分布在全市六区数百宗储备土地的基础信息和空间位置录入系统,接入实时视频监控数据,融合建立“储备土地一张图”,使储备土地管理从“纸上查”变为“图上看”。与此同时,平台还接入车辆及一线巡查队员巡查定位数据,并形成动态地图,便于实时追踪人员和车辆动向,进一步提升辅助管理决策水平。

应绿尽绿,黄土荒地焕生机

近年来,厦门市按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科学复绿、植管并重”要求,采用“覆土翻松+播撒草籽+人工养护”形式,力求复绿控尘与造绿添景并重、即时效果与长期效果兼顾,高质量、高标准开展政府储备土地复绿整治工作,形成储备地块精细化管理“厦门经验”。

依据地块的具体情况和季节性气候特征,厦门市坚持“应绿尽绿”原则,采取分类评估和差异化的复绿措施,为储备土地管理制定“一地一方案”。通过移植、混播、引入喷播新技术等手段,让原本杂草丛生、黄土裸露的地块生机勃勃。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13宗储备地块生态复绿,总面积达11.2公顷。

位于翔安区东界组团地块,因施工导致边坡裸露,影响市容市貌。厦门市土地发展中心通过栽植炮仗花和爬山虎等攀缘植物,有效进行扬尘防治工作。经测算,该绿化方案相比传统的挂网喷播草籽和营养土的方法,节约成本近60%。对于环岛干道附近的核心启动区一至三期地块,中心采用混播策略,结合狗牙根和宽叶草草籽,提高植被成活率。经过因地制宜的籽播,该地块已变成茵茵绿地。

2023年9月,为迎接福厦高铁通车运行,厦门市土地发展中心组织对高铁沿线的地块进行绿化整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人员及时引入“机械筛土+混合喷播”新技术,采用底层覆土、表层喷播混合土料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铁路沿线环境提升的任务目标。

安全护航,助力城市新发展

为确保在储备地块上举办的大型活动得到安全管理,2023年以来,厦门局指导储备土地现场管理单位,组建整合4支32人的应急保障队伍,负责日常督查和应急安保等工作。

以马銮湾音乐节为例,厦门市土地发展中心成立了专项保障小组,提前规划完整的管理方案,采取分区管理策略,从各片区抽调应急队员,组建了包括4组定岗和3组巡查岗在内的23人队伍对重点区域进行管控,确保活动现场安全有序。

为提高应急保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厦门局与厦门市土地发展中心定期组织应急保障队伍参加体能训练、各类应急预案培训和应急演练,持续提升队员的应急处突能力和配合默契度,确保队伍分而不散,随时可以“聚零为整”。

环东海域啤酒节、会展马拉松赛、白鹭体育馆演唱会……今年以来,一系列大型活动及赛事顺利举办,高效合理的政府储备土地管理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文/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主办单位: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承办单位:东南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