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村庄基本情况 蒲头村位于柘荣县黄柏乡的中部,拥有闽东地区面积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梯田群落——蒲头梯田。千亩梯田与蒲头村依山而建层层抬起,错落有致的山地民居融合其中,加之农民的劳作场景,形成了山居野趣的田园画卷,吸引大量摄影和自驾爱好者前来旅游。 蒲头村下辖1个自然村,户籍人口479人,共134户,现状产业以茶叶、太子参和稻谷种植为主。蒲头村国土总面积222.51公顷,以林地、耕地等非建设用地为主,占村域总面积99.04%;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2.14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1.95公顷。 二、规划情况 (一)基于特色资源的村庄规划编制思路 围绕蒲头梯田这一特色资源,蒲头村村庄规划联动东侧川木洋村、南侧双岗洋村,以乡村振兴目标为导向,立足村庄实际,从“利用好梯田优势资源、处理好三村发展关系、保障好产业发展空间、保护好梯田特色风貌、协助好村庄规划实施”五个方面入手编制村庄规划。 (二)联动发展,推动乡村由“单打独斗”向“联动整合”转变 蒲头村村庄规划联动川木洋村、双岗洋村,不只局限于自身发展,而是基于三村不同的功能特质,探索更大范围的协作分工、差异化发展模式,引导产业空间合理分布与集聚,打破同质化竞争,实现跨村资源的组合共享,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引导资源精准配置和要素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大的承载空间,实现村庄从分散式自由发展到整合式协调发展的转变。 (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破解乡村振兴空间发展难题 空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规划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角度出发,分析整理闲置、废弃宅基地、集体公益性用地,弥补了农村一、二、三产的融合道路上,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项目,推动梯田景观升级。 (四)系统有效的村庄风貌管控指引 为保护梯田独特的“密林带帽,梯田缠绕,青瓦交辉”的风韵意象,规划打破传统人居环境整治框架,制定能管控、好实施的村庄风貌管控指引。明确管控主体,提炼出构成梯田特色风貌的“林、田、厝”三元素;制定风貌控制细则,对山体林地、梯田以及村庄建筑各类元素提出具体的管控和引导措施;确保管控与实施不断层,将建筑风貌的第五立面、高度、色彩等具体的管控措施纳入村庄管控规则,作为未来村庄建设的管控依据。 三、规划实施成效 (一)实践“稻田+”产业模式,提升产业价值,解决抛荒难题 规划批复以来,蒲头村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立生态田块认养机制、打造“稻螺共生”立体种养体系,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稻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业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推动产业摆脱持续财政依赖,有效缓解了农村空心化、劳动力老龄化等现实难题,维持了梯田生态景观完整性,蒲头梯田获得福建省2023年度乡村“五个美丽”的“美丽田园”建设典型。 (二)乡贤赋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实现村容村貌改善 创新建立“乡贤反哺·全民共建”治理机制,充分激发乡贤人才的积极性与责任感。通过捐资捐智、义务投劳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投入房屋修缮、裸房整治、机耕路修建、美丽庭院改造及乡村微景观营造等工程。依托全民共建模式,黄柏乡成功打造出兼具生态美学与人文气息的美丽田园,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局部改善迈向整体跃升。 (三)农文旅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游客量大幅增加 蒲头村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着手开展文旅产业发展,按照村庄规划的布局,策划了半山隐宿、大师工作室、月光广场、阡陌人家、森林木栈道、浮生若茶等体验项目,修复了双岗洋村至蒲头村古道,建设了“若见梯田”观景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四、规划服务 (一)创新“陪伴式规划”模式 柘荣县自然资源局创新性提出了村庄规划陪护的做法,组建涵盖规划、建筑、道路、水利、园林景观、产业等专业领域的村庄规划陪护专家服务团队,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和技术审查。专家团队实地调研村庄,并邀请村庄规划编制单位、乡村两级干部、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提出村庄规划的各项咨询建议,在会后印发了各乡镇的专家陪护意见函,要求乡镇督促村庄规划编制单位充分采纳专家陪护意见,及时提交村庄规划成果。 (二)规划陪护服务 规划编制团队与乡镇签订规划陪护服务合同,确保村庄规划批复后有效实施。服务内容包括规划解读、实施指导、动态监测及问题协调,重点聚焦资金统筹、用地保障、项目落地等关键环节。同时,强化村民参与机制,通过培训宣传提升主体意识,及时反馈调整规划细节,保障规划与村庄发展需求精准衔接。 五、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一)建立保护村庄核心资源的常态化运营管理机制 从村庄规划实施过程来看,为保障蒲头梯田珍贵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景观资源的永续传承与活化利用,需构建一套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常态化运营管理机制。机制的核心在于明确梯田保护、维护、展示及合理利用的具体规范、操作流程与责任主体,确保日常巡查、水土保持、设施维护、农事活动协调、文化展示、旅游服务管理等工作运行。 管理机制充分激活并保障村民的主体地位与监督权利,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平台、设立村民监督小组、畅通线上线下意见反馈渠道、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等方式,让村民能实质性地参与梯田管理决策、监督运营过程、评议保护成效,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真正符合村民利益和梯田保护的长远需求,实现政府主导、专业运作与村民自治监督的有机结合。 (二)形成“全民知晓-专业指导-协同决策”的规划实施机制 近年来,黄柏乡持续深化“乡愁党建”品牌建设,以党支部为纽带建立乡贤人才库,创新专业型乡贤帮帮团,依托乡贤理事会搭建常态化议事平台,形成“全民知晓-专业指导-协同决策”的规划实施机制,构建党建引领下新乡贤与村民共商共建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文/厅规划处 宁德市自然资源局 柘荣县自然资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