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村庄基本情况 中都镇位于上杭县西南部,依托630县道及613县道经庐丰互通口进入漳武高速,可便捷联系中心城区和周边乡镇。陈和、由安两村相邻,同属于中都镇域中部,630县道串联两村,交通便捷。陈和村为畲族村落,村内宗祠寺庙众多,由安村是省级传统村落,历史人文资源丰富。两村同时拥有水系丰富、山林密布、生态环境优越等特点,山泉溪呈“人”字形,分别流经两村,有利于联合打造田园美村。 两个村户籍总人口1694人(陈和276户1043人,由安164户651人)。产业以农业为主,以水稻和烟叶种植为主要产业,以果蔬花卉、林业经济、渔业养殖和畜禽养殖为辅助产业,拥有农业种植用地面积约230公顷,被称为中都的“鱼米之村”。 两村国土总面积2023.48公顷,建设用地35.25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29.77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84.45%。 二、规划情况 (一)规划联编,以“乡村单元”加强镇村发展联动性 陈和、由安两村相邻、生态相系、资源禀赋相近,规划以联编方式开展。本次规划在镇域层面进行统筹梳理,构建乡村单元,通过单元向上承接城镇、向下指导村庄,有效解决传统村庄规划统筹和联动性不足的问题。“乡村单元”内部,通过廊道串联、产业协作、布局优化、设施共享、用地盘活等加强串联。 (二)夯实传统村落空间保护,划定保护区划 由安村作为省级传统村落,山水格局完整,客家聚居特色突出,历史文化资源众多。当前,村庄保护面临传统建筑老化、新建建筑风貌不协调、旅游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在保护规划缺位的前提下,规划明确“整体保护、延续特色、活化利用、彰显魅力”的保护目标,制定“保护并活化利用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落实“延续山水格局和传统街巷空间,保护风貌建筑和历史人文环境”的保护内容。空间保护层面上,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并制定保护控制措施;实施操作层面上,推进村落微更新,打造历史文化精品展示线,彰显传统风情,注入活力。 (三)紧密关注村民意愿,落实实际建设需求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项目组构建 “全周期、多维度” 沟通机制,通过10余次现状调研、入户访谈、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校核及成果汇报等多层互动,实现规划与村民需求的深度对接。成果确认阶段联合县自然资源局、乡镇、乡贤、村两委等多元主体开展评审工作,并通过村规民约转化专业术语,形成“共建共享”的治理范式,确保规划“接地气、能落地”。 (四)公众参与,增强规划透明度与实施性 为更好地增强村庄规划的适应性,提高规划实施效果,规划从现状调研开始就注重吸纳村民意见,采取村委座谈、入户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多方面了解村两委、村民在产业发展、村宅建设、公共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总驻村时间达36个工作日。形成规划成果后,邀请县自然资源局、镇村领导座谈,对成果进行深度把控。规划成果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共同讨论并一致同意实施本规划,同时将规划在村委会公示栏公示。 三、规划实施成效 (一)村庄联动发展 规划提出拓宽两村之间的现状乡道约1.5公里,与镇区、周边村庄加强交通联系;打造以农业种植、生态保护、文化休闲为特色的产业,允许村庄之间差异化发展,形成联动合力。目前,中都镇政府已将道路建设纳入实施计划。两村已初步达成发展共识。 (二)文化保护利用 结合特色文化,陈和村已陆续开展畲族文化挖掘工作,力争尽快形成特色文化传承节点。由安村已启动历史环境现状情况普查,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联片保护利用建设实施方案设计,加大力度保护传统村落整体风貌。 善书堂经过盘活利用,植入文化功能,改造为客家耕读博物馆,目前已成为中都镇一个特色旅游景点,下一步将尽快启动其周边环境整治设计工作。 (三)生态修复整治 “6·16特大暴雨”导致上杭受灾严重。灾后中都镇政府和村两委结合确定的高陡边坡灾害点和防灾减灾规划,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并对公共场所、道路、村宅周边的滑坡点进行恢复和加固。 (四)人居环境提升 结合规划确定的人居环境整治思路,两村村委积极向上争取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并通过乡贤筹措资金,加快人居环境整治。 四、规划服务 规划启动后,规划团队深入现场,与镇政府、村两委及村民保持紧密的联系,充分收集村庄建设需求,经多轮反复征求意见,调整后完成规划报批。规划编制完成后,规划团队以全镇视角,保持与县自然资源局、镇政府、村两委的持续联系与不定期探访,在设施建设、项目落地、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建议,为镇村发展出谋划策。初步探索“规划团队+县自然资源局+镇村”多方协作机制,为村庄建设过程提供全过程陪伴式服务。 上杭“6·16特大暴雨”后,由县自然资源局牵头、规划团队跟进、镇村实施,为受灾群众异地迁建选址提供多次方案,落实建设用地。 五、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一)经验总结 联编模式创新:通过乡村单元联编,解决单村资源碎片化问题,实现区域交通的共享共建,产业的互动发展。 全过程陪伴:从规划编制到规划管理再到规划实施,规划团队的全过程参与,有利于坚持规划方向,落实实施路径,合理安排建设节奏,并配合镇村精准匹配相关政策,加速乡村振兴。 规划监督评估:上杭“6·16特大暴雨”既是一次特大自然灾害,又是村庄规划的一次重大体检,对规划选址的合理性、基础设施的完备性、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科学性都提出严肃又实际的考验,明确村庄规划应更加注重生态底线。 (二)未来展望 1.推广乡村单元联编经验,特别是加强地域相邻、资源禀赋相近的村庄联合发展。 2.完善驻镇村规划师制度,由专业规划团队为村庄提供全过程规划服务,将极大促进村庄的有序合理发展。 3.编制更加注重安全的村庄规划,坚守生态底线,强化安全意识,以防为主,提高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占比。 (文/厅规划处 龙岩市自然资源局 上杭县自然资源局) |